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

當東方遇到西方


李澤藩 (1907~1989)
關帝廟內  1938 年紙‧水彩 53 x 64 公分
說明:  
第一屆府展入選,算是在台灣美術發展插上一腳。此作品的空間處理值得一提。畫面左右兩側的石柱雖是部分,為畫面空間的第一層,內庭之寬而窄的柱子第二層,廟門外的景物又是第三層,層層的空間是李氏最拿手的傑作。天藍色,在爾後李氏的作品中是表達天、水的符碼,有明朗快樂的感覺。由此知道,他愛他所見的一切,樂在其中。


馬奈﹝Edouard Manet﹞﹝1832 ~ 1883﹞
短笛手﹝The Fifer﹞ 1866 年油彩‧畫布,160 x 98 公分 奧賽博物館,巴黎,法國
說明:  
在小兵的臉部,我們看到了日本繪畫的影響﹝在風格和採用淡色方面﹞,以及委拉斯蓋玆和哥雅的畫風的影響─不用任何背景和裝飾。人物用右腳站穩,產生完美的平衡,左腿伸展,雙臂彎曲而短笛放在嘴上;清晰的邊線勾畫出外形,褲子兩邊的黑色邊線,使外形更加鮮明。抽象的背景,既無橫面又無豎面,馬奈以單一而又和諧的色調來勾畫其臉部。

作品一.

作品二.


作品三.
選定作品三.
在平常十分熱鬧的廟宇中,今日卻如此冷清,只聽到
那憂愁的笛聲,令人心酸,好似透露著孤獨的遭遇
里可從小就沒了父母,跟著馬戲團流浪,常常一頓沒一頓,
不過跟著大家在一起,總比一人獨自流浪好,這次他們來到
異國來做表演,里可看著不熟的人種,聽著不同的語言,心中
透露著些許的害怕和不好的預感
就在表演完,準備離開的晚上,在帳篷外聽到團長與團員的對話,
「里可跟我們這麼久了,要離開他真的很不捨,不過我們的經費越來越拮据...
不能在這樣下去了!」
聽一番話的里可,對於照顧他這麼久的馬戲團,心裡充滿不捨,
不過為了不成為他們的包袱,里可默默的走了
他到了一座廟,廟內空無一人,他傷心吹起笛子,孤獨的樂聲~
繚繞著整座廟,路過此地的牧師正好聽到,看著這孤苦無依的小男孩,
牧師決定帶著里可一塊上路,他願為這男孩創造希望與歡樂,直到男孩
把歡樂傳給下一個人。
製作說明:
我將圖轉成黑白,呈現憂鬱的氣息,進而表現
故事的內容,在人物與圖的位置上,也特別選了
柱子旁的位子,表現主角的孤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